配资企业排名前十 晋国私家史灭韩国占盐池,周幽王死后晋文侯开始复仇

晋穆侯的第二位夫人杨姞(曲沃晋侯墓地63号疑似墓主)身份的真正来源,可能是周厉王的外甥女配资企业排名前十,也就是周宣王的表妹。
在《诗经·大雅·韩奕》这篇诗中提到,韩侯娶了一位姓姞的女子,她的身份被描述为“汾王之甥,蹶父之子”。她的父亲是蹶父,周宣王的妹夫。就在两周王朝交替的动荡时刻,晋文侯发动了对韩国的征伐,这场战争不仅仅是扩张晋国的疆域,更是一次复仇行动。
周幽王的越狱
在周幽王八年(公元前774年),当时周幽王的王后褒姒的各种谣言传得沸沸扬扬,晋国的士师隰叔回到翼城,向晋文侯姬仇报告了周朝的局势。文侯决定开始秘密准备战争,依照隰叔的建议采取了行动。在西周末年的混乱中,只有极少数像郑桓公、晋文侯、伯阳等人看到了未来的一些端倪,而更多的人则被动卷入了这场历史的大潮中,奋力寻找生存的机会,包括周幽王和褒姒。
展开剩余78%周幽王虽然面临极大的挑战,但他并不甘心坐以待毙。他的祖父周厉王曾被宫中的权臣和百姓背叛,迫使他流放到远离京城的彘地;十年前,他的父亲也被“鬼魂”所害,宫廷中的权臣们对此毫无反应。这一切让他意识到,周朝的宫殿不过是一座华丽的监狱,而他自己,注定是这座监狱中的越狱者。
根据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周幽王九年(公元前773年),申侯通过赠送厚礼,结成了与西戎和鄫国的联盟。这个消息传到宗周后,周朝宫廷深感震动,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。周幽王十年(公元前772年)春,周幽王在成周召集了众多诸侯,但其中许多姜姓诸侯缺席,他邀请了其他的姬姓诸侯在太室山举行祭祀。这个仪式极其隆重,天子穿戴华丽,向上天报告废太子姬宜臼和太子舅舅的罪行。这场祭祀最终成为“太室之盟”,众多诸侯誓言向姜姓的申国宣战,表示忠诚。
晋国的谋略
晋侯姬仇在回程时向叔带询问:“天子是否能够成功?”叔带回答道:“不可能,申国和周朝王室关系密切,天子此举明显违反礼法,天命不会支持他。”他接着补充道:“申国也不可能成功,因为它已经背叛了周礼,甚至与戎狄结盟,这是对天命的挑战。”晋侯沉默了一会儿,笑着问:“那么我们该怎么办?”叔带给出了建议:“趁周朝混乱,复仇灭韩,借机争夺盐池的控制权。然后,带领晋国军队平定宗周的祸乱,确定王室继承,展示晋国的威望。”晋侯答应不公开此事。
宗周之劫
天子集结了王师攻伐申国,但申国无法抵挡,申侯求助于戎人,最终王师大败。到了周幽王十一年(公元前771年),宗周的局势急转直下,出现了日晕现象,周人纷纷惊慌失措。郑桓公请求带领成周八师支援周幽王,而天子也同意了这个请求。西戎和申国的联军逼近宗周,周幽王向各诸侯求援,但没有一个回应,甚至成周的军队也未曾出发。最后,只有秦襄公派出了一支军队,但为时已晚。戎人攻陷镐京,进行大规模劫掠,周幽王和新立的太子伯服逃往骊山,最终被戎人所杀。秦军到达时,只能看到一片废墟。
这场灾难震动了整个天下。之后的二十多年,周朝局势动荡不安,许多学者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,但争议依旧无法定论。重要的是,诸侯们在宗周灭亡后,各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。
郑桓公姬友,本是周幽王的叔叔,以其德高望重本应站出来稳定局势,但他却选择趁着王朝的衰落,在公元前769年灭掉了郐国,公元前767年又灭掉东虢,借此获得大片领土,逐步建立了春秋时期的强国郑国。
文侯的复仇与盐池争夺
晋侯姬仇和郑国在这期间的合作非常密切。随着郑国扩张,晋国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。晋侯首先灭掉了韩国。韩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一带。韩国在周宣王年间与宗周有着紧密联系,《诗经·大雅》中的《韩奕》就描绘了韩侯拜访周朝的情景。韩侯的婚姻得到了天子的特别关注,韩姞(即韩侯的妻子)是周厉王的外甥女,周宣王的表妹。天子之所以特别重视这门亲事,正是因为韩姞的出身。
文侯在韩国的征伐中,可能是看中了韩姞与他后妈杨姞的共同身份背景。杨姞的特殊身份,使得她在曲沃的墓葬中占据了重要位置。根据我的推测,杨姞可能就是在殇叔政变中的主要支持者,而周宣王因为这位表妹的影响,一直对晋国的政变置若罔闻,任由姬仇流亡他国。
公元前757年,宗周内乱的第十四年,晋国在文侯的领导下灭掉了韩国。此时距离他出奔已28年,距离他杀掉殇叔已有24年。文侯还可能通过外交手段迫使郇国屈服,进一步夺取瑕氏的盐池管理权。郇国一度由周文王之弟郇叔所封,地处今山西临猗一带,紧邻盐池,是周朝盐资源的重要控制区。
晋国在这次内乱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,这也为后来的晋国强盛铺平了道路,标志着它开始在春秋时代逐渐崭露头角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

